于是之 编辑

中国内地演员

于是之于是之

于是之(1927年7月9日—2013年1月20日),原名于皛,原籍天津,生于河北唐山。中国内地演员,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主席、第三届理事会名誉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第一副院长,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肄业。

1944年,参加个人首部话剧《牛大王》 。1947年,参加话剧《上海屋檐下》 。1951年,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 。1952年,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 。1958年,在话剧《茶馆》中饰演茶馆掌柜王利发 。1961年,创作历史剧《胆剑篇》 。1978年,主演剧情电影《大河奔流》 。1983年,凭借革命电影《秋瑾》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1987年,创作表演理论书籍《于是之论表演》 ;同年,出版书籍《于是之论表演艺术》。1989年,于是之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 。1992年,出演人物传记电影《周恩来》。1996年,参演话剧《冰糖葫芦》 。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于是之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2006年,获得表演艺术成就奖 。2007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9年,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

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 。2017年,为纪念其逝世四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于是之家书》和《于是之漫笔》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于是之

外文名:Shizhi Yu

别名:于皛(原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7年7月9日

逝世日期:2013年1月20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肄业)

职业:演员

主要成就:第1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出生地:河北省唐山市

代表作品:茶馆、龙须沟、大河奔流、秋瑾、于是之论表演

原籍:天津市

个人生活

编辑

于是之追悼会

于是之的舅舅是石挥 ,妻子是李曼宜 。2013年1月20日17时19分,于是之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 ;1月24日,他的葬礼以灵车在首都剧场绕场一周的形式低调结束 ;1月25日,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行追思会 。

人物经历

编辑

于是之

于是之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读书。之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初中 。

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 。

1944年,参加辅仁大学同学组织的沙龙剧团,并参演了个人首部话剧《牛大王》 。

194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学习不久后就辍学了,从此便正式参加了职业话剧团体,并参与了《蜕变》《以身作则》等话剧的演出 。

1947年,进入北平艺术馆工作,并参加了《上海屋檐下》《大团圆》等话剧的演出 。

1949年2月,参加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 。

1951年,在话剧《龙须沟》中饰演鼓书艺人程疯子 ;同年,在歌剧《长征》中饰演毛泽东,而他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饰演领袖毛泽东的演员 。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于蓝、牛犇联袂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 。

1958年,在话剧《茶馆》中饰演年轻精明的茶馆掌柜王利发 。

1959年,与谢芳等联合出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在片中饰演地主阶级的大少爷余永泽 。

1960年,与周正合作主演战争电影《以革命的名义》 。

1961年,与曹禺、梅阡合作创作历史剧《胆剑篇》 ;同年,与英若诚、童超合作改编了话剧《像他那样生活》 。

1978年,与张瑞芳等共同主演剧情电影《大河奔流》 。

1980年,与郑榕、张平联合出演剧情电影《丹心谱》 。

1982年,主演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剧情电影《茶馆》;同年,创作话剧剧本《绝对信号》 。

剧照

1983年,创作话剧剧本《小井胡同》 ;同年,与李秀明、李志舆联合出演革命电影《秋瑾》,在片中饰演组织领导暴动的竺绍康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

1984年,担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并主持工作 。

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

1986年,创作话剧剧本《狗儿爷涅槃》 。

1987年,创作表演理论书籍《于是之论表演》 。

1988年,创作话剧剧本《天下第一楼》 ;同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

1989年,于是之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 。

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出演由丁荫楠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周恩来》。

1995年,出版文学作品《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该书揭示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

1996年,参演个人最后一部话剧《冰糖葫芦》 。

1999年,由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情泉》出版 。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于是之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

2006年,于是之获得表演艺术成就奖 。

2007年,于是之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

2009年,于是之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

获奖记录

编辑
个人奖项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2009第1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
2007“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获奖
2006表演艺术成就奖 获奖
2005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获奖
1989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 获奖
1984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秋瑾》获奖

人物评价

编辑

于是之的表演风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诗意 (杭州日报评)。他喜爱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生活气息浓厚的文艺作品。他追求真实、朴素、含蓄的艺术风格,厌恶虚假和娇柔造作。这种艺术趣味是形成于是之表演风格的重要因素。演员要忠实于生活,演戏要从生活出发,这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于是之创造的舞台形象,具有较深刻的思想感情,内在充实,性格丰满,色彩鲜明,重点在于他在艺术创造中始终尊重生活,严格遵循从生活出发的创作原则。于是之才创作人物时,总是调动起自己全部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形象的积累,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深处引发创造的热力。这就使他扮演的人物不是文学形象的舞台演绎而能通过出色的演员的二度创造,加深和风格文学形象的思想和性格。他对生活、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常常使他的表演具有一种思想丰富,意境悠远,回味不尽的艺术魅力 (《人民戏剧》评)。

后世纪念

编辑

2017年,为纪念于是之逝世四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于是之家书》和《于是之漫笔》。《于是之家书》精选了于是之1950-1980年代写给妻子李曼宜的书信。“家书”由李曼宜亲自编选,是于是之家书第一次较完整的结集出版,书信展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做人做事的风貌。《于是之漫笔》为于是之的散文漫笔精选。“漫笔”由童道明编选 。

下一篇 牛犇

上一篇 何伟